林良锋:上赶着当冤大头?拉特克利夫究竟图什么?
吉姆来了,有的人乐坏了。
吉姆,就是刚买了四分之一曼联股份的拉特克利夫爵士,按英国人习俗,称呼他“Sir Jim(吉姆爵士)”。这个称呼让人想起一个多世纪前,英国作家约瑟夫·康拉德的小说《吉姆老爷》(小说主旨和本文风马牛不相及)。2018年,英国化工业巨子“英力士”的头号股东拉特克利夫被女王授予“下级勋位爵士”荣衔,嘉奖其对英国商业和投资的服务,也就是大地主给大资本家颁奖。吉姆爵士还差很远才能换成吉姆老爷的头衔(下级勋位爵士并不属于英国“骑士团”,上面还有至少两级才到从男爵。只有贵族院成员才配享这个尊称),但万一他把曼联的运势扭回到弗格森爵士在任的年代,他完全配享太庙。从10年前获颁“英国石化遗产奖”到敕授勋位,拉特克利夫花了5年,于是有球迷估算他可能再花5年让曼联复兴。有钱人一般都长命。阿弥陀佛。
天亮了?先观望
英国当地时间平安夜午后,英媒确认:曼联东主格雷泽家族和拉特克利夫爵士达成协议,以每股33美元转让该家族所持曼联股份之25%,转让股份中,A股和B股均等,不过,B股一经出售,自动转为A股。简单说明:A股是目前在纽交所流通的普通股,B股不上市,但有10倍于普通股的话事权。这笔买卖耗资约16亿美元,未来格雷泽家族如果全盘转让,拉特克利夫有第一认购资格,但协议不含任何格雷泽必须全盘脱手的条款。
消息传来,有若干高瞻远瞩的自媒体兼曼联精神股东兴高采烈,为自己一年前的远见卓识沾沾自喜。两大当地曼联球迷组织见状,发表声明对这笔交易表示关切,对拉特克利夫能否化腐朽为神奇审慎乐观,远不像精神资本家们高呼“天亮了”那么乐观。他们忘了,这只是格雷泽们和拉特克利夫谈妥条件转让股份,拉特克利夫还不是曼联股东。
拉特克利夫入局,需要有关部门和机构审核放行,耗时在6到8周,审批机构包括英超。目前英国正处于年末假期,以该国的办事效率和态度,落实拉特克利夫成为曼联单一最大股东,基本在咱们的年后。但再看英国政府可以批准沙特资本收购纽卡,拉特克利夫全面接管曼联的竞技业务也只是时间问题。精神股东们的亢奋也不全然盲目。但有不少问题值得澄清,在这些问题被解答之前,观望而不是自吹自擂是更合适的态度。
伴随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泽达成协议的同时,前者立刻从自己的荷包里掏出3亿美元(不是英镑),作为老特拉福德和卡灵顿基地的翻新启动资金。英媒将这笔钱视为拉特克利夫“买房的首付”,不等拉特克利夫正式就位,就急吼吼地给他支招,教他怎么做来拯救曼联。拉特克利夫从原来一介白丁,逐步成长为英国数一数二的富豪,并不需要媒体中的屌丝教他做事做人。何况,他在入股曼联之前,已经玩过足球,旗下目前有两家俱乐部:法甲尼斯和瑞士次级联赛俱乐部洛桑,后者上赛季从瑞士超降级,5年内第二次。
足球之外,拉特克利夫还涉足职业赛车、自行车和帆船项目,据此不难看出,他对竞技和投资竞技有浓厚的兴趣。拉特克利夫自称是曼联球迷,但在阿布被赶出英超之际,他曾有意收购切尔西,可惜动手太晚,被美国资本玩家伯利捷足先登,他又对收购纽卡有意,仍然不敌沙特资本。
巨资当玩家,拉爵图什么?
去年11月,格雷泽们启动“战略审核”——俱乐部内部称之为“红宝石项目”,其实就是试探怎么脱手变现。如果“红宝石项目”最终以投资石化的拉特克利夫入股画上句号,也算一语成谶。彼时有多家机构表示有意,但只有英力士和卡塔尔的“92基金”是实实在在的买家,其余不过是格雷泽拉来赚吆喝的幌子。卡塔尔和英力士都打情怀牌,针对“92基金”,英力士的竞标机构取名“拖网渔船项目”。何解?此语典出曼联名宿坎通纳的一句名言:“海鸥追着拖网渔船,是觉得船上有人会扔东西给它们。”据说,坎通纳是拉特克利夫的偶像,法国人还参加过英力士一部纪录片的拍摄。
格雷泽为什么会突然想撤?因为欧超项目在疫情期间匆匆上马,立刻黄了。格雷泽一见挣钱的机会没了,曼联又每年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争夺荣誉,球场和训练基地早已破败,处处都要钱,遂起意放盘。说是这么说,但格雷泽靠(金融)抬杠意外获得曼联这只下金蛋的母鸡,近20年下来6个兄弟姊妹光是分红就收了近两亿美元,哪里会轻易撒手?在各路买家前往曼联考察洽谈时,英媒披露:格雷泽更希望有人能小额入股而不是全盘收购。大白话就是:格雷泽希望有个傻子上头,掏钱成为曼联的小股东,既解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,又不动摇其对曼联的全面掌控。
至今年10月前,英力士和卡塔尔方面都坚持全盘收购,但两家都不愿意按格雷泽的估价掏钱。格雷泽说曼联值80亿美元,两买家坚持曼联只值63亿。卡塔尔人的条件对球迷很有吸引力:全面清偿俱乐部债务,全面升级俱乐部的大小设施,加大对男女足的投入。英力士则不断给出让格雷泽动心的条件:先是以溢价试探,只买略多于半数的股份,让格雷泽仍保留曼联小股东的身份,又试探能不能两年后再全盘收购。
进入10月,卡塔尔人失去耐心,宣布离席。英力士立刻修改之前的方案:我们不要一半了,只要四分之一,但股价明显高于纽交所的现行价格(不到20美元)。磨蹭了俩月,双方成交。这笔买卖看上去非常有趣:拉特克利夫实现了入股曼联的企图,格雷泽没有失去曼联,依然是老大。拉特克利夫得到了什么?他以16亿美元外加3亿启动资金,换来全面接管曼联的竞技业务,商务方面依然是格雷泽的地盘。看清楚:这不是精神资本家们弹冠相庆的“收购”,而是入股,也就是拉特克利夫花了一大笔钱,接过了格雷泽不会玩、也不想玩的足球。
还有比拉特克利夫更崇高的投资者吗?还有比格雷泽更大的赢家吗?你很难不问:为什么拉特克利夫要这么干?假设他运营曼联很成功,必然带动曼联的场外运营水涨船高,格雷泽绝不可能撒手,那“第一购买权”就纯粹是镜中明月;假设拉特克利夫把曼联玩到了英冠,格雷泽不得已撤退,那证明谁是更无能的一方?
屌丝其实没有资格质疑富豪的决定,就像一个正在赢球的教练,他无论干什么,都是正确的,哪怕他的很多决定让人觉得迂腐甚至愚蠢。拉特克利夫为什么要花钱替格雷泽接过竞技的负担?说个故事:有个专门帮有钱人买车的网红,某次为人竞购一辆极具收藏价值的豪车(据说是舒马赫开过的第一辆奔驰),起价5000万英镑,最终以1.35亿成交。后来得知:买家正是拉特克利夫。得手后,拉特克利夫一天没开过,放在车房里。花1.35亿就是为了看她一眼!那么花16亿美元成为曼联单一最大股东,也就不需要解释了。
据多家(金融)媒体揣测:拉特克利夫的身家在30亿到65亿英镑之间,谁也没个准数。拉特克利夫已臻古稀之年,花一大笔钱给自己买个终极玩具,你奈我何?巨富们不会这么随便扔钱,卡塔尔人比拉特克利夫更有钱,但也没有上钩。拉特克利夫之前也说过:我不会随便扔钱,所以我买了尼斯而不是英超俱乐部。有一本介绍拉氏发迹的书最近梓行,前言里拉特克利夫说了个段子:我们租了部直升机去澳大利亚的一个世外桃源。抵达目的地前在一处加油站小憩,店家是个大胖婆娘,墙上刷了个大号的座右铭:别干傻X烂事!深以为然。
滕哈赫暂保帅位?
我们不妨相信拉特克利夫确有回春妙手。那么,他会怎么玩这个游戏?将拉特克利夫入股看成一般人打游戏,那就是“格雷泽这帮蠢货,这么好的一副牌打得稀烂,看老子的!”好牌打坏,一定是俱乐部的管理腐败业余。这也是坊间诟病曼联多年的头号评语。一听拉特克利夫要来,现任曼联老总阿诺德(俗称“二德子”)就辞职了,接下来被踢出去的很可能是现任足球总监默塔夫。
入股的条件之一,是拉特克利夫将在曼联上市公司董事会和俱乐部董事会各有两席。进入俱乐部董事会的两人,极可能是拉氏的股肱之臣,现任尼斯的总监布兰克,还有曾带来英国自行车车队获得殊荣的布雷斯福德爵士。就在官宣达成协议的前一天,竞技网抛出一篇长文,炮轰默塔夫如何在引援一事上无能,将本该只花10块钱,卖家只标15块钱的货,最终25块买回去。时间点太吊诡,被认为那是拉氏入局之前大幅清洗现有中层管理的信号。之前外界觉得安东尼、霍伊伦和奥纳纳这些新援被验出水货,是滕哈赫吃了黑钱,这么一搞,忽然有种“罪人原来不是他!”的感觉。
滕哈赫也必然是可能被清洗的对象,但绝不会比默塔夫更快。相反,因为上赛季打进欧冠和6年里第一次夺得一个主流杯赛冠军,滕哈赫不会因为近期的差评丢了饭碗。还有,炒了滕哈赫,你有没有更合适的接班人?他签下的那一串水货又该怎么处理?这可是比几位前任更大的烂账。所以,滕哈赫暂时没事。但他要是继续作死,谁也救不了他。到这,能看到的资讯也就这么多了。
大概率,曼联在即将开启的冬窗不会有动作,当然,有动作会有助于曼联反弹。其次,拉特克利夫需要看滕哈赫不换牌,能不能把赛季救回来?更远一点的问题是:真需要投资阵容,这笔钱谁出?英力士是行业内第四大的企业,以擅长融资扩张见长,拉特克利夫就干过抵押自己的房产收购公司的事。他承诺不会继续以曼联作为抵押借高利贷,而是以英力士作为贷款的一方,但没有承诺不借钱或者不借大钱。经历了十几年的沉沦,曼联球迷最不该做的就是莫名亢奋,但精神股东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