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名权开放,中国职业足球又可喘口气了
极目新闻记者邓鹏伟
北京时间1月3日,中国足协发布了《中国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(试行)》。此前执行的中性名政策出现变化,即俱乐部在严格遵守中性名的前提下,2024至2028赛季期间其所属球队可获得冠名。
新规调整的前提依然是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,即中性名。俱乐部的注册名称分为全称和简称,俱乐部全称规范为行政区+俱乐部名称+足球俱乐部+组织形式,俱乐部名称不得超过4个汉字。俱乐部名称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法人组织的字号或名称,也不得使用非汉字。
中性名的提出是前任足协主席陈戍源的“杰作”,这个政策的出台是陈戍源希望借鉴国外先进的足球经验,继而希望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能够打造“百年俱乐部”,比如皇家、巴萨这样的俱乐部。从理论上来说,这个想法没有错,但可惜现在还不是时候。
中国足球职业化已进行二三十年了,但俱乐部的创收一直没有多大的起色。绝大多数的俱乐部都是“造血”功能不足,只能依靠母公司输血存活,而国外成功的俱乐部无论是票房、会员以及转播费用,都是中国职业足球所不及的;另外一个方面,中国的公司之所以进入职业足球领域,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借助这个平台来做广告,从而达到扩大影响力的目的。前些年,多家地产公司入主中超球队后,极大扩展了在全国的知名度,靠的就是中超这个平台。
陈戍源推行的中性名政策,直接的后果就是,把企业的冠名权直接掐断,让球队“金主”默默无闻地为中国足球作贡献,无疑会让很多有实力的企业裹足不前。
所以,中国足坛会出现刚刚夺得中超冠军的苏宁队宣布退出中超,这种在世界足坛几乎从没有过的“怪事”。近几年来,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生存状况不佳,各级联赛的近50家俱乐部从职业足球版图上消失。
中国的国情不同于国外,“一刀切”的中性化冠名只会让中国职业足球因缺乏资金活水而难有起色,现在的新政只是在纠偏,给了中国职业足球喘口气的机会。
有个消息这里也提一下,同样是在当天。足协公布了新赛季中超外援的注册及使用办法,新的赛季,将会有多达5个外援可以上场,这对中国球员来说,绝对是一个挑战,毕竟,足球这碗饭越来越难吃了。